各学院:
现转发《关于发布2025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林草科学联合基金项目指南的通告》,指南链接:https://www.nsfc.gov.cn/publish/portal0/tab442/info95124.htm,请申请人和学院按项目指南中的要求和注意事项申请。本项目实行无纸化申请,在线提交申请材料的校内截止时间为2025年8月4日16时,如有逾期,不予受理。
项目简要说明如下,详细信息请见指南:
本年度林草科学联合基金以重点支持项目的形式予以资助,资助期限均为4年,项目的直接费用平均资助强度约为260万元/项。
一、主要研究领域和方向
(一)林草种业领域。
1. 林木复杂性状基因组人工智能选择(申请代码1选择C16的下属代码)
2. 主要珍贵树种心材形成分子机制与调控(申请代码1选择C16的下属代码)
3. 城市重要绿化树种花粉致敏源产生机理与调控分子机制(申请代码1选择C16的下属代码)
4. 主要生态草种关键抗逆性状形成与调控机制(申请代码1选择C22的下属代码)
5. 主要人工用材林树种早期选择理论基础与重要性状动态预测(申请代码1选择C16的下属代码)
(二)“三北”工程与生态保护修复领域。
6. “三北”典型林木适应环境胁迫的遗传基础(申请代码1选择C16的下属代码)
7. “三北”地区典型人工林退化机制与高效修复(申请代码1选择C16的下属代码)
8. “三北”地区草原地下关键过程与生态修复的互馈机制与调控途径(申请代码1选择C03的下属代码)
9. 退化湿地多功能协同提升与稳定性维持机制(申请代码1选择C03的下属代码)
10. 典型荒漠生态系统结构、功能特征阈值和稳定性维持机制研究(申请代码1选择C03的下属代码)
11. 可降解型复合材料沙障防风固沙机制研究(申请代码1选择C16的下属代码)
12. 城市森林生物多样性形成与维持机制(申请代码1选择C03的下属代码)
(三)集体林改与经济林领域。
13. 油茶产量性状杂种优势遗传机理与新种质创制(申请代码1选择C16的下属代码)
14. 木本油料树种光合产物转运调控与种子产量形成机制(申请代码1选择C16的下属代码)
15. 土壤微生物调控经济林树种抗盐碱胁迫能力的分子机制(申请代码1选择C16的下属代码)
16. 药食同源经济林树种特色次生代谢物形成的分子机制(申请代码1选择C16的下属代码)
17. 竹材薄壁细胞代塑性状结构解译与界面协调增效机制(申请代码1选择C16的下属代码)
(四)国家公园与野生动植物保护领域。
18. 国家公园生态系统原真性影响机制与提升路径(申请代码1选择C03的下属代码)
19. 大熊猫种群衰退与复建机制研究(申请代码1选择C03的下属代码)
20. 珍稀濒危野生动物对栖息地破碎化胁迫的响应与适应(申请代码1选择C03的下属代码)
21. 濒危野生动物与伴生物种共存机制(申请代码1选择C03的下属代码)
22. 候鸟迁飞通道及协同保护机制研究(申请代码1选择C03的下属代码)
23. 迁地保护植物对环境变化的应对机制(申请代码1选择C03的下属代码)
24. 珍稀濒危与极小种群植物的遗传多样性形成和适应机制(申请代码1选择C03的下属代码)
(五)林草灾害与智慧林业领域。
25. 松材线虫致病扩散的分子机理与微生态调控(申请代码1选择C16的下属代码)
26. 林草周期性有害生物发育节律形成的驱动机制与生物调控(申请代码1选择C16的下属代码)
27. 气候变化下森林火灾的引燃和蔓延扩散机制及智能预警(申请代码1选择C16的下属代码)
28. 基于人工智能的森林资源精准监测机理与模型构建(申请代码1选择C16的下属代码)
29. 林草湿荒综合监测理论与方法研究(申请代码1选择C03的下属代码)
30. 长江中上游生态屏障区森林固碳增汇与多功能稳定性维持机制(申请代码1选择C03的下属代码)
二、申请要求
(一)申请人条件。
申请人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1. 具有承担基础研究课题或者其他从事基础研究的经历;
2. 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
在站博士后研究人员、正在攻读研究生学位以及无工作单位或者所在单位不是依托单位的人员不得作为申请人进行申请。
(二)限项申请规定。
执行《2025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指南》“申请规定”中限项申请规定的相关要求。
三、申请注意事项
申请人和依托单位应当认真阅读并执行本项目指南、《2025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指南》和《关于2025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与结题等有关事项的通告》中相关要求。
1. 本联合基金项目采取无纸化申请。
2. 本联合基金面向全国,公平竞争。对于合作研究项目,应当在申请书中明确合作各方的合作内容、主要分工等。合作研究单位的数量不得超过2个(依托单位+合作单位1+合作单位2),资助期限为4年。鼓励申报单位与林草领域科研院校联合申报。
3. 申请人同年只能申请1项林草科学联合基金项目。
4. 申请人登录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网络信息系统(简称信息系统),采用在线方式撰写申请书。没有信息系统账号的申请人请向依托单位基金管理联系人申请开户。
5. 申请书中的资助类别选择“联合基金项目”,亚类说明选择“重点支持项目”,“附注说明”选择“林草科学联合基金”;“申请代码 1”应按照本联合基金项目指南要求选择,“申请代码 2”根据项目研究领域自主选择相应的申请代码;“领域信息”根据项目研究领域选择相应的领域名称,如“林草种业领域”;“主要研究方向”根据项目研究方向选择相应的方向名称,如“1.林木复杂性状基因组人工智能选择”。
6. 申请项目应当符合本项目指南的资助范围与要求。申请人按照项目申请书的撰写提纲撰写申请书。如果申请人已经承担与本联合基金项目相关的国家其他科技计划项目,应当在申请书正文的“研究基础与工作条件”部分论述申请项目与其他相关项目的区别与联系。
7. 资助项目取得的研究成果,包括发表论文、专著、研究报告、软件、专利、获奖及成果报道等,应当注明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林草科学联合基金项目资助和项目批准号或做有关说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共同促进项目数据共享和研究成果的推广和应用。
四、联系方式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生命科学部
联系人:刘晓娜 朱孟娟
电话:010-62327193,62326916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科技司
联系人:李兴 刘庆新
电话:010-84238843
校内联系人:卢小彤;联系电话:0731-88823307。
科学技术研究院
2025年7月2日